藏品鉴定

历代瓷器款识鉴定

2016-03-14 14:27

  钧窑:宋代钧窑器带款铭的很少,主要是刻一至十的数目字。从对钧窑窑址的发掘和研究中,找到了数目字的确切用意,即数目字越小,器物越大。“一”是同类器物中最高或口径最大的,“十”是最低或口径最小的。钧窑器中还有刻“奉华”,“省符”字款的。
  汝窑:汝窑瓷器仅见两种款识。一为“奉华”,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另一种款识刻一“蔡”字,刻“蔡”字款的无疑是物主的姓氏。
  磁州窑:磁州窑瓷枕带作坊款最为流行,如“张家造”、“张家枕”、“张大家枕”、“张家记”、“古相张家造”、“李家造”、“赵家造”、“王家枕”等等,以“张家造”字款为多。此外,磁州窑系瓷器中,还见有“家国永安,赵家枕永记,熙宁四年”(1071)年字款瓷枕以及用黑彩书写“醉乡酒海”、“清沽美酒”等字句的。
  景德镇窑:宋代的景德镇,以生产青白瓷闻名,已有制作盒子的专门作坊,大都在底部印有作坊主的姓氏。已发现的有十几种,如“蔡家合子记”、“许家合子记”、“张家合子记”、“吴家合子记”、“段家合子记”、“段家子大”以及“程”、“徐”、“汪”、“朱”、“蓝”诸姓。
  龙泉窑:以碗心印阴文“河滨遗范或“金玉满堂”多见。德化窑:德化窑青白瓷盒子上有刻“颐草堂先生雕造功夫”9字款的,“功夫”又作“工夫”,是宋代手工业中的习惯用语。


  建窑:宋代盛行斗茶,建窑烧制的黑釉茶盏适于斗茶,因此一度为宫廷烧制供斗茶用的黑盏, 底足刻“供御”和“进〓”字款。此外,还见有临汝窑瓷器内印阳文“童”或阴文“吴”字,吉州窑瓷器印有“吉”、“记”、“山”等字样的,表明作坊主或工匠的标记。宋代黑釉加金彩瓷器上,还有书写“寿山福海”吉祥语的。名目繁多,不胜枚举。
  辽瓷的款识,纪年款有“轧二年田”、“轧三艾廿一”等。“轧”和“艾”都是契丹文,分别为汉文的“乾统”和“月”。乾统为辽帝耶律延禧的第一个年号,乾统二年即公元1102年。款识中还见有“孙”、“徐”等汉人姓氏以及“官”字款。文字都是刻划在器物上的。
  金代瓷器款识以墨书为多,也有刻划的,款 位置大多在器物的底足部。如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年白瓷瓶,底足上刻“时皇统元年(1141年)三月二日造”;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白釉黑花鸟纹虎形瓷枕,枕底墨书“大定二年(1162年)六月六日□家造”;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白釉黑花罐的罐腹墨书“佛光普渡大安二年(1210年)张泰造”。另外,还发现书有“泰和”、“正大”等年款的金加彩器物。
  元代的款识,刻、划者少见,大多是书写。以下是元瓷主要款识内容:
  景德镇窑:英国达维特基金会收藏的一件青花云龙纹象耳瓶,其颈部青花书写“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圹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花瓶一付,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良辰谨记。星源祖殿,胡净一元帅打供。”这就是著名的“至正型”花瓶。
  江西也发现一件青花釉里红盖罐,颈及肩部有“大元至元戊寅(1338年)六月壬寅吉置刘大宅凌氏用”款铭。江西高安窑藏出土的元青花在器底及盖里以墨书书写“礼”、“乐”、“射”“御”、“书”、“数”,将周礼中的六艺书于器上。元青花中还有书写“天下太平”、“寿”字的。
  元代景德镇所产的卵白釉印花瓷,花卉间往往印有对称的“枢府”两字款。枢府即枢密院,是当时掌管国家军事大事的机构。还有印“太禧”、“福禄”、“玉”等款的。“太禧”是元代专掌祭祀的“太禧宗〓”的简称。
  龙泉窑:元代龙泉窑瓷器上款识大量出现,多为印款,如“张”、“王”、“富”、“福”、
  “寿”、“大吉”、“金玉满堂”、“项宅正窑”等等。大致可分为吉语和窑业主、工匠姓氏两类。还发现“八思巴文”款识,八思巴文是元代颁行的统一文字。
  磁州窑:元代磁州窑瓷器器腹上,常用墨书题写诗句,如元大都出土的一件白瓷罐,腹壁上书写:“百草千花雨气新,今朝陌上尽如尘。黄州春色能于酒,醉杀西园歌舞人。”如此长篇诗名装饰,是元代磁州窑的特殊风格。
  随着中国制瓷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瓷器款识达到高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明清瓷器款识综述
  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官窑的建立和发展,瓷器上的款识趋于系统化、规范化。民窑瓷器的
  款识则多种多样,纷繁复杂。以下按朝代分而述之。
  明代
  洪武:洪武一朝,未发现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民窑也极少见,仅见有青花书写“福”、“
  寿”款者。此外,江西省玉山县发现“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七日造此”纪年款的青白瓷罐,款识刻
  划在罐腹,系罕见的具有明确洪武年款的器物。
  建文:未发现署年款的瓷器。
  永乐:明清两代,在瓷器上书写帝王年号作为款识,始于永乐。款式仅见有“永乐年制”四
  字篆书款一种,未见有楷书款。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方明永乐时翰林学士沈度的端视,砚底刻“永
  乐乙未秋翰林沈度识”十字篆文,经仔细比较,与瓷器上永乐款识字体相似。因此,永乐官款可
  能由当时的翰林学士沈度书写后,再交工匠临摹写在瓷器上。永乐官器署款者不多,仅见有青
  花、白釉、青釉及红釉等瓷器上。青花器物中写帝王年号款的只见于压手杯上;此外,早年流失
  日本的一对永乐青花盖瓶,器身书“内府”二字,显系宫内用器。单色釉器,有刻款和印款两种
  体式。民窑青花器上有书写“福”、“禄”、“寿”等字的。
  宜德:宣德时期,帝王年号款激增,大多数为楷书,也有与永乐一脉相承的篆书款。款式仅见
  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宣德年制”两种。大多数是六字二行“大明宣德年制”楷书,“宣德年
  制”四字款少见。刻款有楷有篆,以楷为主。未见有印款。款识外常围有单线圈、双线圈、长方
  框及长方框外加双圈等,也有无框圈的。宣德瓷器落款位置比较随便,底足、口沿、耳部、柄
  流、里心、器盖等处都有落款的,因此,曾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款识还见有“大德吉
  祥场”、“敬权”等,民窑青花中见有“福”、“寿”等字款。
  正统、景泰、天顺:正统、景泰二朝未见任何带年款的官窑器。正统一朝,迄今仅见民窑器
  楷书“正统元年”和“正统捌年”款二例。景泰朝一件未见。天顺朝仅见四件:一件印“天顺年
  造”款卵釉云凤纹瓷盘,为官窑器,现收藏于英国达维护特基金会。另两件书“天顺七年大同马
  氏造”;一件书“天顺年”三字,三件器物都是青花三足筒炉。
  成化:以青花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二行款为主,款识外,有的加双圈,有的加双方框
  ,也有无圈框的。官窑罐类,还有在底足写“天”字款的。民窑款识有写“大明成化年造”、
  “大明年造”的。
  弘治:以青花楷书“大明弘治年制”六字两行款为主。另有“弘治年制”四字篆款,多为刻款。尚有以红彩写“弘治年制”和“上用”款的,亦系官窑器。民窑器有写干支年款的,如“壬子年制”(弘治五年,1492年)。也有写“金玉满堂”、“长命富贵”等吉语款的。
  正德:正德官款主要有“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楷款和“正德年制”四字楷款,其中以四字款居多。有书写款,也有刻划款。除了用汉文外,此时亦有用阿拉伯文和红彩梵文书写的款识。民窑器常见“正德年造”、大明年造”楷款,还有“长命富贵”、“天下太平”等吉语款。
  嘉靖:嘉靖官款一般都在底足书写“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两行楷款,并带有双圈;器口边书写六字横款者少见,但大盘、大缸等的口沿处也见有。款式有青花、红彩、刻字涂金等数种,均为楷书,未见篆书。款字的排列形式,有两行直款、单行横款,也有环形和十字形六字款的。民窑器中有写“嘉靖制造”、“大明年造”年款的。出现堂名款,如“滋树堂”、“东书堂”等。
  人名款激增,如“陈守贵造”、“邓奎自造”等等。吉语款也增多,如“富贵佳器”、“福寿康宁”、“国泰民安”等等。另有写“金〓大蘸坛用”款的器物,系当时的道教用器。
  隆庆:所见官窑年款都写“大明隆庆年造”六字两行楷款,“隆庆年造”四字两行款少见。款外常围以双圈或方框。隆庆款识有青花和红彩两种,红彩款多用于彩器上。
  万历:官款以“大明万历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四字两行款少见。有的款外带双圈,也有不带圈的,或六字款呈环形。有青花和刻划款。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增多,如“徐〓庆堂”、“纯思堂”、“程廷梓造”、“万福攸同”等等。
  天启:官款以“大明天启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主,也有书“天启年制”的。民窑中书纪年款的见有“天启元年”、“天启八年”、“天启三年唐氏制”以及“大明天启米石隐制”等等。
  堂名款、吉语款有“竹石居”、“白玉堂”、“同乐佳器”、“仁波佳器”等等,还常见图案款,如兔子、灵芝、方胜等等。
   崇祯:崇祯时期署官款的器物少见,有“大明崇祯年制”及“崇祯丁丑”(崇祯十年,1637年)等。民窑盛行堂名款、人名款、吉语款,如“翔凤堂”、“甲戊春孟赵府造用”、“富贵佳器”等等。
  清代
  顺治:顺治官款少见,有“大清顺治年制”六字两行楷款,款外有双圈。署“顺治年制”四字的,一般无圈框,均为青花款识。民密器署干支纪年款多见,如“顺治丁〓年”(1657年)“庚子年制”(1660年)等,堂名款、吉语款减少,见有“继善堂”、“百花斋”、“西畴书院”“玉堂佳器”等等。
  康熙:官窑瓷器的纪年款主要有两类:一是“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二行或三行楷款;一是“康熙御制”四字料款,写于珐琅器上。官窑器中也有写干支纪年款的,如“康熙辛亥(1671年)中和堂制,”中和堂曾是康熙皇帝在圆明园中的居住之所,因此,署“中和堂制”款的器物是宫内御用之器。康熙朝瓷器款识种类繁多。按书体分有:楷书、篆书、行书,官款绝大部分是楷书,少有篆书款。按颜色分有:青花、釉里红、金彩、红彩、紫褐色款以及紫、黑、黄、蓝等料款。按款外线框分有:双圈、单圈、元圈、双边正方框等。按排列形式分有:六字两行、三行款,四字两行及四字环形款等。民窑一般无年款,但其它种类款很盛行。
  雍正:官窑年款较多见的是“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两行楷书款,也有六字三行的,款外有双圈或方框。珐琅彩器款识有“雍正年制”与“雍正御制”四字,一般为两行竖写并围有方框的楷
  书款。在茶叶末、炉均及仿钧器上,则见“雍正年制”四字篆书刻款。“雍正年制”四字古钱形款,则主要见于花盆一类器物底足。雍正朝的堂名款不及康熙时期多,著名的有“朗吟阁制”楷书款,为雍正未登极之前烧制的,朗吟阁是当时雍正的读书处。堂名款还有“养和堂”、“希范堂”、“致和堂”等;人名款则见有“江鸣〓制”、“冯宅”、“松年”等;吉语款少见;图案款有一定数量,如灵芝、鼎、花押等等。
  乾隆:乾隆朝的官窑年款,有楷、篆两种书体,但以“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为主。多数不加圈框。以青花款为多,还有金彩、红彩、蓝料彩与刻款等。堂名款之多,较康熙朝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名款中,以“唐英”、“瑶华道人”等有名,唐英为督窑官,瑶华道人为乾隆的王子。
  嘉庆:官款以篆书为主,少有楷书,大多为“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款。民窑款识篆、楷均有,六字或四字,但字体草率。出现图章式的篆书款。
  道光:官款与嘉庆时体式大致相同,大多为“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款。以青花和红彩写款。
  咸丰:咸丰朝又兴起以楷书署款的风气,官窑大多署“大清咸丰年制”六字二行或三行楷款。篆书款减少。除青花款外,还有红彩款与刻款。民窑器中十分盛行图章式篆书款,并影响后世。
  同治:官款以楷书为主,大多为“大清同治年制”六字两行和“同治年制”四字两行楷款。以青花、红彩或金彩书写。民窑器大多用红彩图章式篆书款。
  光绪:官窑款识楷、篆并用,以楷款为多,署“大清光绪年制”六字二行或三行款,也有四字两行款,多数不饰圈框。有青花、金彩、红彩及刻款等体式,大体同于前朝。民窑款识较草率。
  宣统:官窑款误解有青花、红彩与墨彩款等,署“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两行楷款为多,一般无圈框。民窑款识与前朝类同。
  款识辨伪举例
  历代陶瓷器上的款识五花八门,类别繁多,根据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是鉴定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观察款识要注意书法、字体、字数、位置、款色、结构和内容等,同时还应掌握一
  定的历史知识。在鉴定中遇有可疑之处,应特别注意,细加推敲,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举一些款识辨伪方面的例子。
  1.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十分著名。英国达维护特基金会收藏的一件汝窑圆环形火照,上有“大观元年岁次丁亥三月望日将作少监监设汝州资窑务萧服视合青〓初试火照”三十三字款铭,这件带款铭的火照长时期被视作中国陶瓷史上的珍贵资料。但是,我们仔细推敲就发现了问题。火照是用来测定窑内温度的,其形状一般都是〓形,下部尖形是为了便于插入放满砂粒的匣钵里钩出。但这件火照为圆环形,直立插放十分不便,历来窑址中也没有发现过这种形状的火照。同时把印有瓷窑务官萧服的名字写在火照上,放入窑内去烧,这也不合情理。此外,火照是十分普通的东西,一般因陋就简利用器坯改做,凡带款铭的都出自工匠之手,随意写成,字迹潦草,而这件火一反寻常,制作规矩,字体工整,决非出于工匠随手之作。因此,这是一件骗人的假古董。
  2. 美国人普鲁玛1935年在福建建窑窑址调查时,曾采集到一件兔毫盏标本,碗外壁下部有阳文“大宋显德年制”六字款铭,1977年日本出版的《世界陶磁全集、宋代》收录有此标本,显(954 —960年)为五代时后周(951—960年)最后一个年号。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假如该件兔毫盏是宋代烧造的,决不可能再用前朝“显德”年号,联用在一起,这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忌讳的事情。再从年款的落款部位、字数、风格等来看,在宋瓷中从未见有过。因此,这也是一件制作拙劣的假古董。
  3. 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宋代定窑白瓷折腰碗,底足刻“凤华”二字款铭,在国内外书刊上多次被发表介绍,一些学者认为“凤华”是宋代宫殿的名称,因此,肯定这是一件宫廷用器。经过专家的仔细观察和研究,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理由如下:底足上的“凤华”二字刻款处,釉层破裂,说明系后人刻上去的,什么时候刻上去的,现在很难确定。从字体看,无论是风格或笔划与现在所见其他“奉华”、“凤华”款均不同,特别是“华”字令人注意。综合其它情况来看,也有不少疑问。宫廷用瓷质量要求很高,质次的宫廷决不会采用。这件折腰碗制作工艺上很粗糙,属定窑中一般制品。定窑采用覆烧,其烧制工艺优点之一是可以防止水平变形,所以定窑器物中盘、碗之类变形较少,但此碗可见变形现象。定窑的纹印花、划花、刻花极为精致,尤以印花见长,一般精良的定窑器,特别是宫廷用瓷,都有花纹装饰,但此碗全器没一点装饰花纹。尤其底足的制作特别粗陋,有一部分甚至没有施釉而露胎,这在定瓷中是少见的。此外“凤华”作为宫殿名称,不见于宋代文献记载。因此,可以认为“凤华”二字是后人刻上去企图以假乱真的伪款,此碗不是宋代宫廷用器。
  4. 英国达维特基金会收藏有一件有名的卵白釉瓷盘,盘内印云凤纹及“天顺年造”四字楷款。这是目前所见唯一一件有纪年款的卵白釉器。1980年曾在日本展览过。英国和日本的一些研究者认为该件瓷盘是元代天顺年(1328年)烧造的。对这件瓷盘的断代,笔者持不同看法,曾著文发表于日本有关杂志。其主要理由如下:从出土和传世的实物看,元代卵白釉瓷盘制作的一般特征是圈足小,足壁厚,足内无釉,足底中心有乳钉状突起,底径与口径的比例大体为1∶3之间。但带“太禧”款铭的元代卵白釉瓷盘底足要大一些。达维护特基金会收藏的这件瓷盘,底足大,底径与口径的比例约为1∶1.7,底足斜削,足底呈“火石红”斑点,呈现出明代早期盘、碗制作的特征。再从历史的角度考察,1328年元泰定帝死,天顺帝即位,顿时皇室内乱,战争烽起,天顺帝在位仅一月余即被撵下台,生死不明。因此,在当时兵荒马乱的情况下,恐怕连天顺帝即位的消息还未来得及传达到南方的景德镇,天顺朝已寿终正寝。因此,元天顺朝在景德镇烧造“天顺年造”官瓷,这是不可能的。此外,从款字的书体、排列位置来看,在元瓷中也从未见过。那么,这件瓷盘是什么时代烧造的呢?过去认为卵白釉瓷的烧造下限在元末,但据明代文献《格古要论》记载,卵白釉瓷一直到明代早期还在继续烧造,近年来,明初卵白釉器不断有所发现,文献与实物相互印证,从而改变了现今人们的看法。综合前述理由,这件瓷盘当为明代早期的制品,即明代天顺年(1457—1464年)烧造的。
  5. 明代瓷器款识辨伪:
  永乐款字浑厚圆润,字体结构谨严。纪年款均为“永乐年制”四字篆书,凡四字楷书或六字款误解者,多系后仿。明代嘉靖、万历,清代康熙、雍正及至民国,均有仿永乐款识,但笔法生硬,无圆润柔和之感。
  宣德款字遒劲有力,楷书所写“德”字,“心”上无一横,如有一横者,即伪作。篆书所写“德”字,“心”上有一横,字体圆润,起落笔处呈尖状。自明代正德起,就有仿写宣德年款伪作,所以,结合器型、胎釉等风格,仔细观察之后,便易区分。
  成化款字苍劲有力,以中锋用笔,笔法圆润流畅,具有时代特色。楷书所写“成”字,最后一点点在上中下均有,不很规范;所写“〓”字,下面“衣”的一横,不超越上面“制”右边的刀偏旁。天字罐的“天”字均无圈框,有者即假。成化款识历代多有仿写,如清代康熙、雍正所仿成化青花器,可谓逼肖,但仔细观察,可发现字体纤弱,不如真款那样刚劲有力。弘治款字纤细清秀,字体小而规整,一改宣德、成化刚键有力的风格。清代有仿弘治款,但字体较大,有的甚至把“治”字错写成了冶”字。正德款识结构比较松散。“大明正德年制”六字楷书,所写“明”字。“日”、“月”两字上面基本保持平行;所写“德”字,“心”上亦元一横;所写“年”字,上面一横最短,此为正德年款的鉴定要点。嘉靖款字笔划较粗,柔中有刚。明末清初、民国仿嘉靖年款颇多,仿品精细,字体十分相似,鉴定时尤须慎审,另外需结合造型、胎釉等特征多方面进行考证。万历款字工整有力。“〓”字头的写法,有“〓”和“〓”两种。清代康熙及民国时都有仿万历款,日本亦有仿制,几可乱真,也应注意鉴别。
  6. 清代瓷器款识辨伪:
  康熙款字特点是挺拔清秀,所写“康”字下半部的“水”字,一般写成“〓”;“〓”字衣无上点。民国时仿康熙款甚多,但字体相似较少,大多相差甚远。康熙珐琅彩器,底款应为“康熙御制”料款,如书六字款则为膺品。
  雍正款字似一人独写,故有特色,为历代仿写所不及。道光、咸丰和民国时仿雍正款颇多,但字体较大,笔划柔软无力,可以区分。
  乾隆款识以篆书体为主,所写“乾”字,一般写作“〓”形,但也有不太规距而与之略有差异者,所以,在鉴别中不能一概而论。后世的仿款,光绪时字体粗大;民国时细弱无力。
  7. 还有一种后加款,也应注意。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1)在旧器或新器上加写加刻稀有年 号,即现存陶瓷中款识少或无的时代,如宋代“绍熙”、明代“洪武”等,使人无法对照比 较。(2)将旧款旋切下,再嵌于膺品底部。民国时最为流行,鉴定时要注意圈足底部胎釉的异常痕迹。
  总之,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假款是能够识别的。但在鉴定器物时,也不可只据款识就轻易地对鉴定的器物予以肯定或否定,只有结合实物多方面印证,才能作出最后结论。

相关资讯

检索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萝岗区观虹路兴普紫园国
  • 邮编:510510
  • 电话:020-22203839
  • 官网:www.hpbwg.cn www.好普博物馆.com
  • 集团网站群
  • 关注好普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03-2019 版权为 hpbwg.cn 广东好普多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219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