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培训

瓷器中最常见的经典瓶型

2016-03-12 11:45

                      瓷器中最常见的经典瓶型





                                  潇洒俊逸的瓶

      瓶瓶罐罐我们见多了,但当千姿百态的瓷瓶放在我们眼前时,你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今天就来说说陶瓷中最常见的几种经典瓶型。每种瓶型都是我们先人伟大的创造,是他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以一颗敬畏的心去感受每种瓶背后蕴含的情感、希望和智慧。

      瓶是一种小口、大腹、造型修长的容器,最初用于盛放酒水等。从宋代起,瓷瓶更多地成为一种陈设器,大都做工精细,用科名贵。青花瓷瓶,是青花器中最大的类别之一,曲线大方流畅,其造型之美可以用清劲、简洁、秀润、潇洒来概括。 

                                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听起来就充满诗意,这是从北宋到清代都十分流行的一种盛酒器。北宋时创烧,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由宋人诗句中“玉壶先春”一词而得名,也有人说是因“玉壶买春”而来。把瓶倒置,则表示“心到了”,大有“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意境。 玉壶春瓶的造型由左右两个对称的“s”形构成,体型瘦长,线条优美柔和。


 



                                梅瓶 

      梅瓶是汉族传统名瓷,是一种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的瓶式,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因瓶体修长,宋时称为“经瓶”,作盛酒用器,造型挺秀、俏丽,明朝以后被称为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宋辽时期较为流行。 梅瓶在各地瓷窑都有烧制,但以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尤其是明清时期,御窑厂大量制造各式

各样的梅瓶,而且造型越来越优美,多为宫廷陈设品。


 



                                   天球瓶 

      天球瓶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就是硕大的圆球状瓶腹,是受西亚文化影响的器形。口微侈,直颈,球腹,平底。始见于明永乐朝,宣德器较永乐略显粗放,此后明代各朝未出现。清代康熙朝仿古之风盛行,天球瓶则多仿明初之器;雍正、乾隆时较为流行。




                                   葫芦瓶 


     《诗经》上说:“绵绵瓜瓞,民之初生。”古人认为天地诞生之初,混沌合一的状态就像一只葫芦瓜。葫芦有最原始的吉祥寓意,葫芦多籽,有象征子孙满堂的象征意义。 形似葫芦的瓶式,自唐以来,谐音"福禄",为民间所喜爱,遂成为传统器形,及至明代嘉靖时,因皇帝好黄老之道,此器尤为盛行并多有变化。


 



                                    宝月瓶 

      宝月瓶又称“扁腹绶带葫芦瓶”,或“抱月瓶”,因瓶腹似圆月,故名。这是受西亚文化影响而出现的一种器型,造型似扁葫芦,小口、直颈,颈侧双耳,是汉族传统名瓷之一,明代永乐、宣德景德镇窑常见器物之一,雍正早期烧制,后停烧。乾隆时又有烧制,多为青花。




                                   军持 

      一种盛水器,又名军墀、君迟、群持、捃稚迦、净瓶等,为云游僧人、伊斯兰教徒盛水洗手用具。器型特征是长颈,颈上部突出一条宽棱,肩部和腹部丰满,肩、腹之间置流,无并,平底。 这种外国器形大约在隋唐时期传入我国,在我国却长盛不衰,从唐代至清代的南方北方窑口均有持续生产,大量出口。品种丰富,时代特征鲜明。 




                                   胆式瓶 

      胆瓶是瓷瓶中最经典的造型之一,因器型如同悬胆而得名,一点般为直口,长颈,溜肩,垂腹,腹下部丰满。造型近似锥把瓶,不同之处在于颈部较为短粗。始见于明万历朝,流行于清代。




                                   蒜头瓶 

     明清时景德镇窑常见的一种瓶式样,因瓶口似蒜头而得名。瓷质蒜头瓶宋代始烧,流行于明清,基本形状为口部作蒜头形,长颈、圆腹、圈足。也有人称之为虎爪瓶。





                                    橄榄瓶 

       一般鼓腹,口足内敛,平底或圈足,形似橄榄。有素身与瓜棱式之分。为清代流行器形,始创于顺治朝,雍正、乾隆时最为常见。





下图这款橄榄瓶很特别,据说雍正皇帝当时还亲自参与设计,清雅别致,撇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器身线条流畅,形似撒揽。




                                 赏瓶 

      与其他源自唐宋的瓷瓶造型不同,赏瓶是清代雍正一朝新创造型,一直延续至清末宣统朝,成为官窑传统器形。瓶呈撇口,长颈,圆腹,圈足,多以青花缠枝莲为饰,取其“清廉”谐音,专用于皇帝赏赐臣下,意在令其“为政清廉”。同治以后又增添粉彩与单色釉描金等品种,并改称“玉堂春瓶”。





                                   贯耳瓶 

      贯耳瓶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瓷瓶样式,是仿照秦汉时的铜器投壶式样,直径较长,腹部扁圆,圈足,颈部两侧对称贴竖直的管状为贯耳。哥窑、官窑、龙泉窑等多有烧制。清代亦有仿制。





                                    洗口瓶 

      “洗”是一种古代盛水的器皿,洗口瓶就是因瓶口似浅洗而得名,流行于宋,以龙泉窑烧制量最大。南北各窑场所烧制的洗口瓶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洗口、直颈、折肩、筒式腹、浅圈足;另一种是洗口、长颈、扁圆腹、圈足。此类瓶可能是从油灯发展而来。





                                  棒槌瓶 

      棒槌瓶是瓶类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因似旧时洗衣用的木棒槌而得名。多为清康熙民所烧。棒锤瓶又分圆、方、软。圆棒槌又称硬棒槌,造型 为盘口,直颈较短,圆折肩,筒形长腹,底部多为平切式二层台。器形大小不一。方棒槌瓶又称方瓶,器形为撇口,短颈,平肩微折,方形长腹,腹部略为上宽下窄,方形宽足,凹底施釉。软棒槌瓶特指雍正初期所烧制的一种器形,是与硬棒槌相对而言,造型不及后者挺拔。器口外侈,束颈,溜肩,直筒形腹,腹下略收。清光绪及民国时期对方棒槌仿造较多。然仿品胎体比较厚重,口边较薄且不规整。





                                  观音瓶 

      又称“观音尊”,瓶式之一,流行于清代康熙至乾隆时期。康熙一朝景德镇窑烧制的瓶式很多,有时瓶、尊在称呼上不易区分,一般来说,凡口小腹大的均称为瓶。观音瓶特征是侈口,颈部较短,丰肩,肩下弧线内收,至胫部以下外撇,浅圈足,瓶体修长,线条流畅。




花觚 

      花觚,仿青铜器造型的一种陈设用瓷。造型隽秀,端庄大方,线条丰富,多用于插花,布置厅堂,也有人称其为花觚瓶。装饰题材有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缠枝花卉或是花鸟等。 觚的基本器形,除去棱,可以看成是一大一小两个喇叭,中间由一个转接环连接。小喇叭朝下是为底,大喇叭朝上是为口。所以这种器形看上去舒展而挺拔,富于变化,很受人们的喜爱。明代以后,器形上经过官方和民间的改造,变化就非常多了。



相关资讯

检索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萝岗区观虹路兴普紫园国
  • 邮编:510510
  • 电话:020-22203839
  • 官网:www.hpbwg.cn www.好普博物馆.com
  • 集团网站群
  • 关注好普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03-2019 版权为 hpbwg.cn 广东好普多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2190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