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浅谈宋 金 元 “钧瓷”的区别

2016-03-03 11:19


金、元时期的钧瓷制作,从某中意义上讲,还是对宋代钧窑工艺的继承和延续,金、元时期的钧瓷工艺特征不可避免地有时代烙印及本民族特色,形成与宋钧有差异的工艺特征。
 
 
 
淀青釉红斑盘 宋钧瓷
宋代钧瓷无论是民窑还是官窑,器物造型都非常规整。民窑釉色多以天青为主,也有月白、天蓝、葱青;官窑则以运用金属铜“窑变”呈色之美妙著称。民窑较之官窑胎釉略薄,但是都能做到施釉厚薄得当,所见瓷器流釉、粘足的极少。宋代钧瓷大多施满釉,且器底多涂褐色(俗称芝麻酱色)护胎釉。鼓钉洗、花盆和盆奁,以及盘类以支钉支烧,其它则以垫饼烧造。宋钧胎质细腻致密,呈灰褐色,它吸水率低,瓷化程度高,叩之其声铿锵圆韵悦耳。从胎质断面可以看出,纯净无杂质,很少有空隙,很少出现釉层剥落等现象。
 
窑变紫斑双耳罐 金钧瓷
金代钧瓷的制作基本上沿用了宋代的造型风格,并烧制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钧瓷作品,如一些瓶、炉,不仅造型讲究,而且窑变美丽。河南开封市文物商店所珍藏的一件金代钧瓷窑变罐,可称得上是金代钧瓷中的杰作,被定为一极品。此罐小口、鼓腹、圈足,肩上附有双系。通体饰明快的天青釉,底部亦有釉,圈足刷褐色护胎薄体。罐内外釉面上共装饰有17块窑变斑彩,窑变斑色泽绚丽,大体有三种色调:中心为葱绿色,外层为朱红色,最外层为葡萄紫或玫瑰红色。基础釉的天青色和窑变斑的红、绿、紫色交相辉映,五彩斑斓,炫人眼目,堪与宋钧相媲美。金代钧瓷中的碗、盘的造型基本上也是沿用宋制,但又适应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器形逐渐变大,显得更为实用。
总体来说,金代钧瓷是战乱之后的恢复之作,是为满足民间大量的日常生活需要而在民窑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来的,从这一点来讲,它并不十分严格要求钧瓷胎釉的选料精细,制作的精益求精。它的首要目的十分明确:实用为上。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烧制出的金代钧瓷,除少数精品外,普遍出现胎料粗松、胎质泛黄等现象。金代钧瓷较少支烧,大多以垫饼垫烧,轮制产品不规整,盆、碗、碟、罐的圈足统旋为直足,所掏窝子一刀而过,窝子不正,深浅不一,刀痕、指痕都程度不同地出现在胎体上不加任何修饰。釉色以天青、天蓝为主,窑变色彩不及宋钧自然,其釉彩流动性小,与宋钧窑变神奇美妙、变幻莫测的艺术效果形成鲜明对比,成为金代钧瓷色釉变斑的一大特点,这也真实地反映出经历战乱之后的金代钧瓷的艺术水平。
 
天蓝釉窑变紫斑碗 元钧瓷
  元代是钧窑瓷器蓬勃发展的时期,烧制钧瓷的窑场遍及各地。钧窑瓷器在这一历史时期已经成为民间百姓中最主要的生活用具,这种大量的需求虽然刺激了钧瓷的生产,但也同时带来了负面影响,只片面追求钧瓷生产的数量,而忽视了钩瓷产品的质量,所以整个元代钧瓷的生产给人总的印象是:量大质粗。
  与宋、金时期的钧瓷相比,元代钧瓷品种单一,器物多大件,给人以笨重之感。其特点具体表现为:胎釉皆粗,釉厚而不匀,厚的则肥过度,釉流下垂处聚釉达到了“垂若蜡泪”的程度;薄釉露胎处则又可看到胎上的轮指和刀痕。釉质较粗、烧成后多有气泡和棕眼,釉面光泽度较差。釉色以天蓝、月白居多。器体上的紫红窑变斑似人为之作,形成彤云密布之景象,或聚成物形,显得呆板,不及宋钧窑变美妙自如。元钧施釉一般不到底,底足露胎,甚至有些器物的底芯因为采用叠烧法也露胎无釉。
元钧器形不仅较之宋、金时大了许多,而且在器物的造型装饰方面也有独到之处,元钧在器物表面所采用的堆雕、镂孔等装饰技法在宋、金钧窑瓷器中是不见的。通过实物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元钧与宋钧的主要区别在于:
  1.宋钧大多为满釉支烧,底足刷有酱色护胎釉;元钧多施半截釉,底足露胎。
  2.宋钧釉厚而匀;元钧釉厚而垂。
  3.宋钧胎釉细腻;元钧胎釉粗糙。
  4.宋钧器体上的紫红窑变斑弥漫全体;元钧则聚成块斑。宋钧釉无论深浅浓淡皆浑然一体;元钧釉浓处起斑彩或条纹,浅处仍见水浪。
  纵观整个元代钧瓷的生产,窑场的分布范围,产品的数量都较之宋金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在造型和装饰艺术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改进,为钧瓷艺术增添了新的内容,充分体现出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但是,这样的钧瓷精品已属凤毛麟角之作,它的主要服务对象还是在广大的民间,所以这一阶段已是钧瓷生产的“粗制滥造时期”,发展至元末,已逐渐丧失了艺术生命力的钧窑瓷器,本身的制作已是名存实亡了。
 
文章精选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相关资讯

检索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 地址:广州市科学城萝岗区观虹路兴普紫园国
  • 邮编:510510
  • 电话:020-22203839
  • 官网:www.hpbwg.cn www.好普博物馆.com
  • 集团网站群
  • 关注好普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03-2019 版权为 hpbwg.cn 广东好普多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0219058号